河南钢铁集团推动多类关键材料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平煤神马集团建成万兆矿山网络,助力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洛轴集团攻克盾构机主轴承关键技术,终结长期依赖进口局面;中铁装备打造5G智能工厂,关键部件焊接效率提升10倍……从深埋地下的“钢铁穿山甲”,到矗立云端的“智能工厂”,河南在布局未来产业的同时,也在加速推动传统制造业提“质”焕“新”。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钢铁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等10个行动计划》,聚焦钢铁、煤炭、有色、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制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以创新激发活力
  推动制造业提“质”焕“新”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强则经济强。我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向“绿”而行,通过产能升级等推动其竞逐新赛道。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省钢铁产业已形成包含科研、采选、冶炼、制造、深加工及服务等多业务、长链条的现代工业体系。《河南省钢铁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7年,打造产业布局合理、创新能力突出、产品结构高端、工艺设备先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强省。在产业布局方面,将做优做强安阳、周口等2个重点钢铁产业基地,做精做专济源、平顶山、信阳、南阳、商丘、许昌等6个特色钢铁产业基地,形成“两重点六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全球最宽轧机——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5600mm轧机成功轧制出第一块宽厚板。
  河南是国家确定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智能化建设扎实推进,清洁高效发展成效明显,为能源保供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河南省煤炭行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明确,力争到2027年,打造产业布局合理、创新能力突出、产品结构高端、工艺设备先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强省。同时,我省将持续推动煤矿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业监管人员配备比例不低于在职人员的75%。推动正常生产建设煤矿投保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覆盖。
  有色金属作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的典型代表,产业链完备,发展基础良好。《河南省有色金属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从提升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等6个方面,制定20项工作任务。力争到2027年,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稳居国内第一方阵,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铝工业强省、全国领先的铅锌产业大省、特色鲜明的铜产业名省。
  攻坚高端领域
  培育形成3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化工产业集群
  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是河南制造实现价值跃迁的关键一环。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形成了煤化工、石油化工、盐碱化工等门类齐全的化工产业体系。《河南省化工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聚焦布局优化,加快推进洛阳百万吨乙烯及下游配套项目建设,加强平顶山中国尼龙城建设,着力推动漯河千亿级氟硅新材料项目建设。做强优势行业,实施“一焦多化”工程,巩固和提升生物基材料全产业链发展优势,重点打造基于大宗农作物玉米芯、秸秆及剩余物等非粮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生物基材料体系。大力增加高端供给,在电子信息领域,开发高纯度电子化学品、特种气体等产品。力争到2027年,培育形成3个产值超千亿元化工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我省化工大省地位。

中国尼龙城一角。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我省基本形成包括水泥及制品、建筑和卫生陶瓷等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的建材产业发展格局。《河南省建材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以企业转型发展、产业能级提升、应用场景拓展等为抓手,力争到2027年,低效产能基本出清,培育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中西部建材强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推动行业优化升级,打造“水泥+”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模式,玻璃行业重点发展光伏玻璃、光热玻璃、基板显示玻璃等;巩固超硬材料引领地位,加强电子级金刚石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大功率MPCVD(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大缸径六面顶压机迭代升级。同时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我省轻工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家具、皮革、造纸、包装行业均居全国第五,羊剪绒、钢制家具、毛皮等产品产量全国第一。《河南省轻工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从现代家居培育壮大、时尚皮革融合跃升等4个方面制定12项工作任务,力争到2027年,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家居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基地、全国产业链最完备的生物塑料制品基地、传承创新华夏文明的历史经典产业大省。
  锚定产业升级
  打造全球食品基地与中西部纺织制造高地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食品产业门类齐全、种类繁多,产业链较为完整,是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为推动食品产业向更高质量迈进,《河南省食品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从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8个方面,推动食品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迈进。力争到2027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打造全球食品产业基地。在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方面,通过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发展“外字号”丰富产品供给矩阵;在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上,推动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四有”研发活动全覆盖,支持郑州、漯河建设食品机械产业园。

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速冻面点。张峰 摄
  在纺织服装产业领域,河南同样展现出强劲的产业根基。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包括纺纱、化纤、织布、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等较完整的产业链。为抢抓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从做强做优产业、打造特色集群等5个方面制定16项工作任务,力争到2027年,优势企业规模和生态引领力显著增强,培育4~5个国家级消费名品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2~3个国家级“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化纤产业高地和中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加快建设纺织服装强省。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
  我省医药产业已形成以体外诊断试剂、血液制品为特色,化学药、现代中药和生物技术药协同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河南省医药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从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全面对接临床服务资源等5个方面制定17项工作任务,提出坚持医药、医疗、医保
 “三医” 
联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中药高质量传承研发生产基地、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和医药流通集散中心,力争到2027年,基本形成现代化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我省在矿山机械、起重机械、建设工程机械三大领域优势明显,矿山重型装备、液压支架、工业起重机、盾构机处于领先地位。《河南省工程机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聚焦矿山机械、起重机械、建设工程机械三大重点领域,坚持
 “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国际化” 
方向,全力打造全国工程机械产业发展高地和重要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及操作控制系统,打造国内工程机械产业发展高地。(王靖)
责任编辑:路娇